自我介绍:
郭之嫕,2011级新闻与传播学院。2011年9月加入兰州大学博物馆讲解队,2011年10月担任副队长,2012年2月担任队长一职。多次带队接待教育部领导、海内外参观团队及校内师生。
获奖经历:
兰州大学2014届及2012届“优秀学生”三等奖学金
兰州市博物馆讲解员大赛三等奖
第22届“时报金犊奖”平面广告设计类金奖
兰州大学第九届挑战主持人大赛第四名及最佳台风奖
2012兰州大学诗歌朗诵大赛三等奖
我的博物馆奇遇记
我叫郭之嫕。2011年9月,我是刚刚迈入兰州大学的新生,也是兰州大学博物馆的一名新讲解员。2011年10月,当选为博物馆讲解队副队长。2012年2月,前任队长卸任,我正式接任讲解队队长。2013年2月,因赴外交流离开博物馆。在博物馆这一年半的时间,是我以后向人说起我的大学时光时,绝不会漏过的回忆。
博物馆坐落在兰州大学榆中校区远离宿舍区的东北角,它的位置决定了它在兰大学生心中的一股隐隐的神秘感。于是,每当我向别人提起博物馆,都不自觉带着自豪。因为自己就是那个为大家揭开神秘面纱的人。
一直都记得第一次到博物馆面试讲解员的那一天。那是我第一次靠近这幢神秘的建筑。天下着小雨,我撑着伞,校道空空的没有行人,我绕着博物馆转了一圈,没有找到入口在哪儿。这不禁让我对它心生肃穆。好不容易进来,平息下心情后,来到了李老师的办公室。要提一下,我们平时的讲解工作主要由两位老师负责,李老师是主要负责文物部分的。李老师很温柔,只问了我几个简单的问题就把我带到了负责校史的邓老师的办公室。邓老师比较严肃,我正正襟,念完他指定的一段文章。很艰涩,但总算流畅念完了。后来又回答了几个关于对历史认识的问题。很顺利的,我成为了一名讲解员。
兰大博物馆一共有四层,多个展厅,平时需要我们讲解的主要有三个展厅——一楼黄河古象展厅、校史展厅、二楼历史文物展厅。
穿过一座红色的萃英门,走进校史陈列厅。里面的每一个展柜、每一幅展架,都细诉着百年兰大的历史沿革。记得最初拿到讲解稿时,厚厚一叠十几页的讲解词把我吓坏了。我想,要把这些全都背下来,大概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吧。果然,我的第一次尝试带队讲解,是给一个学院的同学们,一遍讲下来,有时忘词,有时别人问问题我回答不出,最后实在讲不下去便让大家自己参观,好不尴尬。我发现了光背讲解词是不管用的。于是每当我值班时,我常常找老师给我讲每个展架和展柜背后的故事;也会静静一个人呆在展厅中,感受它们所承载的百年兰大的记忆。后来,随着我讲解慢慢熟练,我不再需要讲解稿。从甘肃官立法政学堂到兰州大学一个个历史阶段,有邓春膏校长、辛树帜校长、江隆基校长的兢业奉献,还有一大批各个阶段的教师学者们的不懈努力,才有了今天兰大的成就。每一次的讲解,都像是在介绍自己的亲身经历一般,会慷慨、会激动、会惋惜、会自豪。记得有一次接待教育部和各大高校的领导们,讲到兰大校歌,这里平日给同学介绍我一般都会略过,但他们纷纷表示想听,我便沉声唱了一段。当校歌在展厅中回荡时,我对百年兰大的领悟又深了一层。
文物的讲解在我看来要比校史难得多。校史是既定,只有一种解释,而文物的变化性更多,需要我对每一件文物都有对内涵和外延的深刻了解。文物展厅分为四个部分——陶冶文明、铜艺流光、莹润多彩和匠心独运。除此之外还有一副巨大的敦煌莫高窟临摹壁画。对于它们,我还做不到如数家珍,但每一件文物除了本身的外形工艺之外,它们所隐射着的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都值得细细琢磨。我在参加兰州市博物馆讲解员大赛时,选择了文物展厅的“出犄牡丹纹瓷盘”,延伸写成了一篇1500字的介绍文。不只是它,每一件文物都值得追溯和品味。
三楼的民俗展厅和四楼的化石展厅平日不常对外开放,但老师也曾带着我们几个讲解员逐个了解。那些形状奇特的巫傩面具和神奇的古生物化石,都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探险的路上少不了伙伴的陪伴,我们讲解队的十几名成员分别来自不同学院不同年级,是一个非常有爱的团队。
写到这里,为什么这一段经历被我称之为“奇遇”应该也不言而喻了。这段经历,很多人不曾拥有,而它却是我在兰大最珍贵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