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旧版 / 风采展示 / 王明慧

王明慧

个人简介:

  王明慧,2013级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专业,2013年10月加入兰州大学博物馆讲解队至今。在2014-2015学年中被评为兰州大学博物馆优秀讲解员。

 

工作随笔:

  2013年秋,踏进兰大校门不到一个月,经同学介绍来博物馆面试,那时的我懵懵懂懂,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份怎样的机缘,只知道这应该是个不错的学习机会,也是个难得的工作岗位,所幸,李老师最终决定留下我,怀揣着模糊的憧憬,在博物馆当讲解员的日子就这样开始了。

  从被录取到上岗只有不到一周的时间,“这是我第一份工作,一定要做好”,我这样告诉自己,莫名的兴奋中以极快的速度背熟讲稿,走上我的岗位,看着贴着自己照片的工作证,心里其实满满都是忐忑,尤其是在看到学长学姐那样流畅自如又生动幽默的讲解之后,深感自己压力山大。虽然并不怯于当众讲话,但是面对兴趣点不一又可能随时提问的观众,我还是不能收放自如的,何况,骨子里偏内向的我对跟陌生人交流似乎有着天生的排斥感,要想突破这道心理障碍,将应对各种观众的技巧运用自如并且让自己的讲解丰富生动起来还是很不容易的,最起码对我来讲是这样。

  不过,笨鸟先飞的道理我还是懂的。稿件背熟是第一步,要想不被问住仅仅背稿子是不够用的,从此以后闲暇时最喜欢做的事就成了搜索兰大校史和各种馆藏文物的资料,考古课也因此成为我熟悉各类文物的重要渠道,每次上班没有任务的时候总是跑去二楼的文物展厅待着,观察每一件器物,并不仅仅是为了工作,更有对它们的兴趣,想知道发生在它们身上的事情,想透过一件件展品看到那些尘封的时光。这样的举动让我很快跟馆藏的展品建立起感情,当然只是我对馆藏文物的感情,有了这份自然生发出来的感情,跟观众讲解时也让我自然了很多。虽然没有擅长聊天的技能,但每次带观众参观时,都会刻意关注自己的表情、动作和说话语气,尽量自然亲切、灵动丰富。也许是真的喜欢这个岗位,不论前一秒状态怎样,只要腰间一别上话筒,兴奋的感觉自然而然就有了,心间的紧张感也慢慢被驱散,留下的只有单纯的想法——把自己知道的馆藏和历史告诉我的听众们,我是兰大的一张嘴,每一句话在听众心里都可能是他们心中描摹兰大时的重要一笔,所以出口要慎重、要亲切、要细致入微。

  经过大半年历练之后的我,真切的感受到了这份工作带给自己的改变,不再抵触那些不相识的人,怀着单纯和善的初衷跟每一个人交流,终于可以跟学长学姐们一样收放自如得告诉别人自己想要表达的。

  大二的我已经在兰大扎下了根,有了其他的角色和责任,忙到脚不沾地的时候也越发多起来,但依旧不舍得抛下这个陪伴我一路成长起来的角色,只要馆里有任务,还是会放下手头的事情过来,只因为愿意为这个助我成长的地方多做些事情。当我只身在北京跟更多不相识的人介绍我的项目时,当我走在甘肃的不同乡村城镇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时,才更加深切的知道无论我为馆里做多少事都抵不过讲解员这个岗位所带给我的蜕变,它让我走出设在自己心上的囹圄,有了去更大天地闯荡的勇气,也告诉我其实突破自己以为的极限其实并非不可能。

  真的是不舍得,所以当有同伴因为各种原因退出时我依然选择留下来,只是希望圆自己一个愿望——让兰大校史馆讲解员这个身份陪伴我在榆中的所有日子。所以,尽管大三,尽管知道要给新一批的小鲜肉们腾地方了,我还是不想走,就像高中临近毕业时赖在老师办公室不想出来一样,只是想多看几眼,多待一会儿。